当前位置:

西媒:英超虛假的繁榮,近一半俱樂部現金儲備僅夠維持一個月

来源:24直播网

英超聯賽已越過紅線:專傢警告“他們正在公然違反規則”

《每日體育報》作者:克勞迪婭·埃斯皮諾薩



試想一下:根據“公平競賽”組織發佈的最新報告,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和英格蘭足球聯賽(EFL)中,竟有近一半的俱樂部現金儲備僅夠維持一個月的運營。準確數字是92傢俱樂部中有43傢面臨此困境。這是否讓你感到震驚?

更令人費解的是,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窗,英超各大俱樂部再次上演“燒錢”大戲,總轉會支出高達35億歐元。其中,利物浦更是以4.829億歐元的凈投入(收入2.195億歐元)成為最大買傢,以1.5億歐元簽下亞歷山大·伊薩克,創下英超歷史最高轉會費紀錄。

一場“全面崩壞”的治理危機

這份被譽為“英格蘭男子職業足球最全面調查”的報告,對英格蘭頂級七級聯賽的164傢俱樂部,從財務可持續性、治理、透明度、球迷參與、道德、多樣性、環境和社區貢獻等八大維度進行瞭評估。

結果令人瞠目:在英超及以下四個頂級級別聯賽的92傢俱樂部中,僅有3傢被認為“已準備好接受監管”,占比僅為3.2%。而令人意外的是,唯一來自英超的俱樂部是佈萊頓。另外兩傢則是來自英甲和英乙的溫佈爾登與劍橋聯。甚至更低級別的半職業球隊巴思城(第六級別)都比大多數英超俱樂部更“健康”。



四大根源:英超繁榮背後的“虛假繁榮”

為探究這一現象,《每日體育報》專訪瞭金融專傢、巴塞羅那俱樂部合作夥伴馬克·西裡亞與2Play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·門琴。他們指出瞭四大核心問題:

1. 債務高企,薪資占比畸高

“主權基金和投資基金的介入,為俱樂部註入瞭‘經濟興奮劑’。”門琴指出。這些背後有國傢或巨額資本支持的俱樂部,能夠輕松獲得融資,導致債務水平飆升。西裡亞補充:“許多俱樂部的薪資支出占到瞭預算的80%。這意味著一旦收入出現波動,立刻陷入虧損。收入是波動的,但支出是固定的。”

2. 市場泡沫化,“球員交易卡”盛行

為瞭掩蓋虧損,俱樂部被迫高價出售球員。“2023/24賽季,僅英超就流轉瞭超過10億英鎊的轉會費。”西裡亞強調,“市場已被嚴重通脹,俱樂部不得不以遠高於實際價值的價格出售球員來‘洗白’賬目,這已是一個極度膨脹的商業體系。”

3. 盈利與可持續性規則(PSR)形同虛設

PSR規定俱樂部三年內虧損不得超過1.05億英鎊,但高額薪資上限使得這一規則被輕易繞過。“規則必須改革,否則就是‘各憑本事’。”專傢警告。

4. 球票市場失控,黑市猖獗

官方球票收入之外,黑市轉售在英超已“常態化”,大量收入流入黃牛手中,俱樂部卻無法受益,嚴重削弱瞭自身的創收能力。

“多俱樂部所有權”:切爾西模式的隱患

以托德·伯利為首的BlueCo財團收購切爾西後,又拿下法甲斯特拉斯堡,開啟瞭“多俱樂部所有權”模式。此舉引發爭議,斯特拉斯堡球迷甚至打出橫幅抗議:“埃梅加,BlueCo的棋子!換完球衣,把隊長袖標還回來!”

西裡亞一針見血:“這就像當年巴托梅烏處理西萊森那樣,是‘球員攤銷’的手段。表面上賬目幹凈,實則未來負債巨大,是利用薄弱法規和遊說力量的投機策略。”門琴補充:“曼城也曾用薩維尼奧的案例——先簽下,外租,未來再收回。切爾西已深諳此道,通過頻繁買賣球員來規避財政公平規則。”



結構性危機:規則已被公然違反

“曼聯創下收入新高,但仍虧損3300萬英鎊。”專傢指出,“即使超出商業計劃,依然在虧錢。”目前,多傢俱樂部債務超過2.5億英鎊,遠超PSR規定的1.05億英鎊上限。“他們正在公然違反規則。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:要麼改革經濟監管規則,要麼就等著‘大難臨頭各自飛’。”

兩極分化:西甲與英超的“極端”對比

西甲主席哈維爾·特巴斯曾自豪地展示西甲的工資帽制度,警告英超的通脹效應:“投資不當就是毀滅。英超過去七年支出超過其總收入的兩倍以上。”

然而,西甲的嚴格管控也導致“人才外流”:阿爾德雷特、烏切、巴代、盧克巴科伊等新星被迫低價出售,以騰出薪資空間,形成“人才大逃亡”。

門琴認為:“赫塔菲的問題不是必須賣人,而是簽瞭不該簽的球員。歐足聯的新規處於英超的‘過度寬松’和西甲的‘過度僵化’之間。”西裡亞總結:“兩個極端都導致聯賽貧瘠。西甲因僵化而削弱競爭力,英超因過度靈活而制造泡沫。若能結合兩者,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、可行和公平競爭。不要自欺欺人,西甲能有今天,全靠巴薩和皇馬這兩支歐洲足壇的‘牽引力’。”